温暖中国人的“共同记忆” 纪录片《第一日》国庆开播

时间:2019-09-29 15:01:11阅读:69369
开国大典提到1949年10月1日,很多人的记忆多停留在“开国大典”中的经典画面。然而,在1949年10月1日当天发生的事情,却远比影像中记录的更加丰富多彩。以1949年10月1

开国大典

提到1949年10月1日,很多人的记忆多停留在“开国大典”中的经典画面。然而,在1949年10月1日当天发生的事情,却远比影像中记录的更加丰富多彩。

以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为时间核心,以天安门广场为空间核心,即将于10月1日当天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首播的纪录片《第一日》,尝试将一个个不同的微观记忆,锁定在宏大的历史背景下,用众多个体的故事,组成并“还原”1949年10月1日当天的中国。

纪录片《第一日》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特别推出的纪录片,全片共4集,每集50分钟。该片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出品、央视纪录国际传媒有限公司和南京广播电视集团联合摄制。

区别于传统历史文献类纪录片的叙事结构,《第一日》避开传统的宏大叙事,将叙事核心聚焦在开国大典一天,并将视野聚焦在那些曾经亲历过开国大典的“普通人”身上,从“亲历者”的个体记忆辐射开来,对历史进行解读,讲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故事。据纪录片《第一日》总导演樊志远介绍,片中使用的个体叙事,均来自于当年的历史记录以及开国大典亲历者的受访或日记。为了保证“故事”叙事的真实性和可靠性,摄制组从档案馆、博物馆或私人保存的当年的文物中,寻找70年前的痕迹,将它们重新展现在纪录片中。

总导演樊志远说,“纪录片《第一日》从一个简单又复杂的问题开始,70年前的某一年下午3点,你在做什么?”

如何回到1949年10月1日,是摄制组要面对的问题。

如果没有开国大典,1949年10月1日,应该和历史上其他所有的日子一样,只是日历牌上普通的一天——在这一天,当时的中国应该有四亿七千五百万个个体记忆,仅仅参加开国大典的人,就有大约30万。

时间过去70年,一代代人不断更迭,有多少记忆会被存留?又有多少记忆会被写进史册,成为被后人反复吟咏的“共同记忆”? 70年后,纪录片的创作,又该怎样去选择“人物”?

导演组认为,历史,应该是有温度的——每一个人都是历史的参与者,每一个个体的记忆,只要能穿越时间存留至今,都有其存在的意义。从某种程度上讲,那些可能散落在历史中的个体记忆、那些很少会被正式记入“史册”的个体经历,往往跳跃着生命的绿色;那些鲜活而独特的记忆,常常可以成为“穿透”宏大历史叙事壁垒的重要元素——这种“穿透”,并不是破坏既定历史叙事,而更像洒落在岩层中的种子,他们顽强生长,撑开岩石,挣脱束缚,让每一个注意到他们的人,都会感受到历史的生命力。

如何能够回到历史本身,如何能够真正回到“1949年10月1日”——那一天究竟如何到来?那一天,人们都经历了什么?人们对于中国共产党的了解难道没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吗?关于那一天的记忆,真的只有史书上写的那些吗?

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,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,每个人都身在其中,那些关于开国大典的珍贵记忆,共同构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“共同记忆”。

为了了解历史,导演组开始了前期调研。为期一个月的网络调研,搜集关于开国大典的文字信息,60多万字;持续阅读日记、回忆录、关于新中国成立历史的书籍近100本,撰写读书笔记近36万字;制作1948到1950年的事件日期表,其中,“1949年10月1日”的某些事件可以被精确到几点几分……《第一日》成片虽然只有200分钟的体量,但却承载着巨大的叙事空间和故事延伸的可能。借助私人日记信函、回忆录、文献文物、亲历者口述等一手资料以及黑白素描画描摹“还原”的人物场景,通过富有勇气的尝试和摸索,《第一日》努力让观众沉浸到更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之中。而在呈现真实历史的同时,该片也积极“穿透”宏大历史叙事壁垒,让历史更有趣味、有温度。其“抵达”历史的创新尝试,也拓展着历史文献纪录片叙事的新空间。

片中展现的让人印象深刻的私人日记和回忆录很多,如美国汉学家德克·博迪,他于1948年8月抵达北平,至1949年8月离开北平,为期一年时间内,他亲历了北平解放,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一系列除旧布新的举措,他以旁观者的视角,分析了中国共产党之所以会受到普通民众支持的原因,这一视角,为纪录片的叙事增添了不少新意。

另外,出版界元老张元济在1949年10月1日当天给毛泽东写了一封什么样的信?故宫博物院院长马衡为什么在1949年9月30日傍晚绕行长安街未能通过?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对于中国共产党认知的改观又是从何而来的?诸如此类妙趣横生的故事和人物,在片中比比皆是,从微观角度,增添了历史的活力。

从“微观历史”视角出发,一方面要在大历史环境下观察开国大典,纪录片以1840年为时间起点,去思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问题;另一方面要从“普通人”身上挖掘历史细节,人物选择不像以往全部将视角锁定在伟人身上,而是寻找亲历历史大事件的普通百姓。两条叙事主线,一个宏大,一个微小,对于叙事的融合要求极高,而这也正是《第一日》不同于以往同类题材纪录片的特色之一。

开国大典作为“中国人民站起来”的标志事件,永远铭记史册。但开国大典背后还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,也不应该被忘记,更不会被巨大的历史信息所淹没。伴随着种种“记忆”和细节,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真实记忆在《第一日》中都将得以鲜活呈现,在展现新中国成立的快乐和欣喜的同时,也试图令观众重新品味开国大典背后的艰辛与和平的来之不易,为走向强大的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。

作为庆祝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推荐展播纪录片,纪录片《第一日》将于2019年10月1日至10月4日,每晚8点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纪录频道首播,敬请期待!

相关资讯

评论

  • 评论加载中...